English
人才培养定位:面向未来、服务国家、引领行业、世界一流 人才培养目标:品德优秀、基础宽厚、思维创新、能力卓越、专业精深

2019年土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总结报告

2019年课程思政建设总结报告

土建学院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大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文化素养,要将思政教育与理论课堂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9年,土建学院对《土力学》、《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和《钢结构设计原理》等三门课程立项进行思政建设,同时在《专业导论》课程讲授中也加入了思政教育。这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在备课授课过程充分实践育人目标,并在教学评价和教学考察中关注育人成效,努力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一、课程思政建设特色

土建学院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现了专业课内容与党支部建设、交通土建特色、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特色。

土力学课程组根据授课教师是党支部的书记和所有支委的实际情况,将土力学课程思政和师德建设工作纳入到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来,以党支部推进土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课程组引导课程组要求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自觉追求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  

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校交通土建特色,充分挖掘蕴含育人因素和内容,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升华,将专业内容巧妙地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通过土木工程发展历史,以及古代建筑及遗址,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充分展现中华文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秦朝四大工程为例,说明国家统一,郡县制的优越性,展示制度自信;现代大型建设项目,包括高铁、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的建设,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在说明基建项目消耗性的同时,讲述清楚项目背后的经济基础,以此充分展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以王梦恕院士为代表的我校师生服务国家高铁、桥隧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事迹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家国情怀;以杰出工程项目展示中国智慧,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以上这些,让学生对专业有所了解和认识外,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祖国建设中,万众一心,各尽所能,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也通过行业建设的教训,让学生领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修身立德,树立诚信意识,打牢道德根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1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程

 

 


2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工程建设


3 世界上最高的20座摩天大楼

中国港珠澳大桥

《专业导论》课程的思政建设还结合国家战略,通过1978-2018年这40年来国家高铁建设和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两个维护与四个意识,提升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国家决策的高度认同。《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则结合环境保护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思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通过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树立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


5 1978-2018年的40年国家高铁和经济发展


6 中国高铁建设


7 一带一路倡议

二、实施开展情况

课程思政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8 《土力学》课程的思政元素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思政元素



10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1.土力学

1 土力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土力学教学内容

蕴含的德育思想

1.绪论

爱国、知行合一、自信

2. 土的基本性质

量变到质变,用最小的能量获得最大的收益

3.土的渗流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道德,防微杜渐

4. 土中的应力计算

有效应力——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5. 土的压缩与固结

压硬性——厚德载物;固结——厚积薄发

6. 土的抗剪强度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 土压力问题

主动与被动的思考,人生观和价值观

8. 地基承载力问题

脚踏实地,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9. 边坡稳定问题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生态文明

10. 土力学试验

知行合一、诚信、团队协作能力

1)从重大工程中引出土力学的基本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自信。

土力学起源于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介绍这些工程本身就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利用这些工程来引出土力学的基本问题,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并一次激励学生能把自己所学积极投入祖国建设中去,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2)以我校师生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事迹,教导学生践行知行校训,培养知行合一的土木人

土木工程是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学科,有太多知行合一的案例,教学中以我校师生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事迹来激发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感。回到教学主题上,可利用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程的难点,了解土力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最新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方向。让同学在学习的同时明白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学习土力学之后,能对简单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便是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同时也引导学生在追求精深广博的知识时,也要时刻知民族大义,心怀国家,做服务国家、推动社会的实事。

3)教学中开展“跟土力学学做人”互动环节,由教师引导转为学生自我提升,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在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能很好融入其中,相关内容就无法入脑入心不说,距离道德提升的至高境界还有很大距离。通过发掘土力学抓的育人因素,在相关知识点介绍时,开展“跟土力学学做人”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土力学的原理能给与什么人生的启示,比如对一盘散沙施加围压后,可以凝聚团结在一起撑起万丈高楼,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发挥团结的力量。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我教育。

2.钢结构设计原理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授课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创新实践项目等实践性教学手段和专家进校报告、撰写小论文等研究型教学手段,政治修养的提升、职业素养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塑造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应穿插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课程思政时,设计多个教学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搜集大量工程图片,更新电子课件等资料,完成思政培养素材库的建设,且在2018-2019学年第II学期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考试中采用补充钢结构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的方式滴灌了全过程思政格局。

3.环境工程专业导论

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过程中的所涉及的各种能力培养,在授课方式上,采用价值观培养+方法论引导进行开展。以国际-国内-身边各个维度上的环保事件为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培养他们作为环境人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愿意投身环保事业的热忱之心;此外,该课程通过课堂汇报+辩论会+专业论文写作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性思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在保证思政建设的新鲜度和长效性上,采用课上重点讲述+课后实时引导方式,课堂部分对于知识性内容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通过视频、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下老师跟学生面对面交流或者谈话、交流,随时为学生解答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毕业升学的各个层面,达到授课一时,服务永远的目的。专门设置专题汇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环境问题的创新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锻炼学生专业英语表达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的机会。

4.专业导论

《专业导论》课程采用讲师团小班授课,讲师团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凝练课程内容,结合中国历史上和当代开展的工程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隧道开挖为例,通过隧道开挖技术的进步是缩短线路很重要的一面,表达只有当你的力量足够强大,才可以缩短展线系数,走长大隧道的捷径。线路设计内容的教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教诲:“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让学生明白:没有充分的规划,选线就无从谈起;不了解顶层设计理念,不可能设计出满意的线路平纵断面,目标明确才能步伐坚定;线路设施和线上设备(车、通信信号等)的完美匹配就犹如人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缺一不可;任何情况下,线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都需要联合优化,人也要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不能改变环境(超高),就试着改变下自己(摆式列车倾摆角度),同样能到达目的地。

三、案例分析

以上几门课程共设计有20个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如下表所示。下面以案例1和案例14为例,来对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列表

序号

典型案例

教学大纲对应点

思政元素

1

京张铁路百年筑梦

第一章 绪论

为什么要学习土力学

爱国、知行

2

一盘散沙的启示

第二章 土的基本性质

土的物质组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团结就是力量

3

君子和而不同

第二章 土的基本性质

土的物质组成

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共筑中国梦

4

调整到最优含水量状态

第二章 土的基本性质

土的压实

正确的学习法可以用最小的能量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5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第三章 渗流-渗透破坏

有担当,有道德

6

有效应力原理

第四章 土中应力计算

抓主要矛盾

7

厚德载物-土的压缩

第五章 土的压缩与固结

知识的沉淀犹如地基的沉降,不断压硬才有更大的强度

8

厚积薄发-土的固结

第五章 土的压缩与固结

沉淀自我,浓缩精华

9

极限平衡状态——别让短板拖后腿

第六章 土的抗剪强度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0

主动还是被动

第七章土压力问题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

11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问题

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九章 边坡稳定问题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13

如何避免在人生路上摔跤

课程复习

土力学的新发展

如何面对土力学的挑战,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14

以环境问题为导向的学生自发专题汇报

第一章前言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15

基于环境话题的讨论/辩论会

第三章 水处理

关注环境问题,培养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

16

钢结构行业发展动态

第一章 绪论 钢结构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国家战略、绿色生态体系

17

百年交大情怀高铁

课程各章节

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引领行业

18

钢结构设计资料

第四章 轴心受力构件

第五章 受弯构件

第六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职业责任感、工程伦理

19

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20

中国历史杰出的工程项目

中国智慧

1.案例1-京张铁路百年筑梦

案例1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土的基本特征。土力学学科的发展过程、概况和趋势。

支撑课程目标

具有系统的力学基本原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思政元素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知行合一。

土力学第一节课主要向同学介绍什么是土力学、为什么要学习土力学,课堂中通过介绍京张铁路百年变化,可以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说明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并借此教育同学掌握好土力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爱国担当,有崇高理想,要知行合一,才能实现追梦目标。


11  百年逐梦-京张铁路案例

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2018年,京张高铁正线最长隧道——新八达岭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京张高铁所有的重难点工程已全部完成。百年京张也成为了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引领”的见证。


12  百年逐梦-京张铁路案例

一百年前的京张铁路,八达岭山洞是全线难点所在。一百年后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依然是难点所在,难点在哪?一百年来我们的设计方法,施工手段、材料技术等等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唯独地形条件没有变化。面对大自然给出的难题,必须利用土力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必须学好土力学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工程服务。但是学习土力学理论知识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还要像詹天佑一样,像一代又一代铁路建设者一样,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有崇高的理想,能把自己所学积极投入祖国建设中去,才能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13  百年逐梦-京张铁路案例

课程组教师也利用自己的大创项目:基于BIM的八达岭暗挖高铁车站基于BIM的八达岭暗挖高铁车站激励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年轻人。该项目是京张八达岭隧道的一个科研项目,项目的三位本科生亲自参与到项目中,所取得的成果获得了项目方的认可。通过这个实例告诉学生:土木工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大学中有机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就是同学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校知行合一的校训最好的例子。


2.案例2-以环境问题为导向的学生自发专题汇报


14 案例2设计与分析图

案例基于环保主题,鼓励学生以自主选题、自发组队方式开展小型实践型的题目,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对题目进行分解、细化,确定题目讲述的逻辑框架,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的个人素养,培养环境专业学生在环保事业中的排头兵的使命感。

选题时,老师在课后对学生预选择的题目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展开,更加鼓励学生的选题中进行含有实践类的环节(实地调研或小型试验等)强化自己对选题的理解。核心的原则是让学生聚焦自己的选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从小的问题中升华到国家层面,体会该环境问题潜在的社会意义,激发自身的环保意义与社会责任感。确定选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合理的方法科学地展开,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地阐明,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论和全面的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对问题重点的把握能力。

四、推广实施效果

通过前期探索和教学实践,各课程围绕教学大纲,梳理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中找到了较好的思政结合点,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实践参与文献调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看待问题更加深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四门课程的学生覆盖面已涵盖大一和大三的全部学生,学生课后反应良好,参与度高,满意度高。

                                                 教学院长(签字)

                                                    2019年1224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