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培养定位:面向未来、服务国家、引领行业、世界一流 人才培养目标:品德优秀、基础宽厚、思维创新、能力卓越、专业精深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八)|《无线通信基础》:回顾无线通信发展史,立志科技报国,在伟大梦想中成就事业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八)|《无线通信基础》:回顾无线通信发展史,立志科技报国,在伟大梦想中成就事业

2022-03-28 北京交通大学阅读量: 514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加强课程思政经验共享,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推出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2022年1月,本科生院已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进行推送宣传。从本期开始,课程思政案例版块将陆续为大家展示北京交通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风采。本期推出的是:2019年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无线通信基础》(课程负责人:熊磊,教学团队成员:艾渤,姚冬萍,林思雨,陈为,徐少毅,陈霞)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回顾无线通信发展史,立志科技报国,在伟大梦想中成就事业

完成人:熊磊,艾渤,姚冬萍,林思雨,陈为,徐少毅,陈霞

审核人:陶丹


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无线通信基础

授课对象:本科生三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必修

课程简介:无线通信基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课程内容涵盖无线通信基本原理、电波传播与无线信道基础理论、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包括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均衡、分集、扩频、正交频分复用、多天线技术等)。课程强调基础性,以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为主,又紧密对接学科前沿和产业热点,积极将5G和6G移动通信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强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组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知行合一的无线通信人才为目标,立足无线通信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和凝练课程思政案例,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双融合双促进”。

课程组还积极通过网络平台,扩大课程的辐射范围。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了课程的中文和英文MOOC课程。截止2022年3月,已有来自40多所高校的约20000名学生选课,选课人数和总体评价均居同类课程前列。

课程所获奖项:

1)2019年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熊磊,教学团队成员:艾渤,姚冬萍,林思雨,陈为,徐少毅,陈霞

2)2020年入选首批校一流课程

3)2012年和2021年两次获得校教学成果奖

4)课程组三位教师(熊磊,艾渤,林思雨)于2021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案例简介:

本案例处于课程第1章无线通信概论,主要内容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史与无线通信当前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介绍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走过的“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下面分别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方面阐述案例和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

在本案例中,回顾了从早期的无线电报机到当前的5G移动通信系统,一百多年来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通过案例教学,向学生传授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承载业务、核心技术、关键性能、国际标准等重要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无线通信取得的巨大发展和在当今社会,特别是近年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自豪感。

2)能力培养

在本案例中,通过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无线通信技术诞生的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背景,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各种技术的先进性和带来的新问题,理解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承接关系,把握无线通信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3)价值塑造

在本案例中,通过回顾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走过的“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四个自信”,鼓励学生秉承光荣传统,积极投身通信产业,立志科技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伟大梦想中成就个人理想。

图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史

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1.思政元素

课程组坚持从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和凝练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接地气,不空谈,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课程思政理念,做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本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

1)介绍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走过的“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发展历程,介绍今天辉煌成就背后,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一代代通信人的艰苦奋斗。

2)介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中蕴含的矛盾运动规律,从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角度,认识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技术之间承接关系,理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总体规律。

3)介绍为无线通信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包括麦克斯韦、赫兹、波波夫、马可尼、香农、高锟、李建业等,不仅介绍他们伟大成就,更介绍他们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介绍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无线通信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5G云监工、5G视频监控、5G无人机/无人车、在线会议、在线教学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望无线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

图2 无线通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课程组坚持从课程教学内容中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了“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在教学中,不仅通过课程思政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且通过课程思政,鼓励学生投身通信产业,不畏挑战,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伟大梦想中成就个人理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双融合、双促进”

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坚持从无线通信理论教学内容中凝练思政元素的总体理念和思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思政教学,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接地气,不标新立异、不刻意拔高;课程思政坚持启发式教学,不居高临下,空喊口号,而是“如盐化水,润物无声”。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信仰,从信仰到践行。例如在回顾我国无线通信发展历程时,以一个个具体的实例和详尽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思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四个自信”。

(二)教学实践

结合案例教学内容,详细写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课程思政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

1)案例教学,有理有据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坚持案例教学,精心设计案例。案例不仅立意要高,而且要用数据说话,有理有据,客观公正。例如,在介绍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史时,80年代发展1G时几乎一片空白,截至1987年底,全国1G用户仅有3200个,核心技术和产业都完全受制于人;而截止2021年底,我国5G基站达到142.5万个,占全球60%,5G用户达到1.88亿,网络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图3 我国5G移动通信系统发展

2)实事求是,辩证唯物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塑造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既介绍当前无线通信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客观分析无线通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矛盾运动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正视问题与挑战,正是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3)启发感悟,授之以渔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针对学生思维特点,不搞大水漫灌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开展思考。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形成正确的观点,才能真正实现“从了解、认同、信仰,到践行”。例如,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前无线通信产业的能耗,鼓励学生思考无线通信能耗来源和可行的技术方案,培养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图4 无线通信面临的节能与环保问题

(三)教学反思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整体反馈良好,其中82%的受访学生表示对课程思政“满意”和“基本满意”,72%的学生表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51%的学生表示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之间“巧妙融合,相得益彰”。MOOC上选课学生对课程整体反映良好,平均评分4.5分(满分5分)。

下一阶段将继续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授课内容,持续挖掘课程思政案例,突出时代特色和我校交通特色,不断完善思政教学方法。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开展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地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端查看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