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培养定位:面向未来、服务国家、引领行业、世界一流 人才培养目标:品德优秀、基础宽厚、思维创新、能力卓越、专业精深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来源:[]

关于2021-2022-2学期末期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22/5/30]

各教学单位:

为了更好地推进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末期各项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统筹做好各项教学安排,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现将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近期重点工作

1. 2022年人才培养工作会

做好2022年人才培养工作会组织筹备工作,统筹部署2022年人才培养重点工作,推动落实《关于2022年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校党发〔20221 号)。组织各学院认真学习落实会议精神,做好会后研讨工作。

2. 教学名师推荐工作

组织相关学院做好第七批国家***计划教学名师推荐人选、2022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推荐人选的申报材料凝练、完善和系统填报工作。

3.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密切关注教育部关于批复高校申请新一轮审核评估类型及时间的相关通知,推进审核评估筹备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及学院评估工作方案。

4. 专业认证

组织相关学院做好专业认证工作,主要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家组线上入校考查工作,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三个专业的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提交、下半年专家组入校考查准备等工作。

5. 期末总结工作

组织各学院做好本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相关数据采集工作,重点做好线上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经验总结与分享,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招生相关工作

1. 组织各学院深入做好2022年高考招生宣传工作

组织各学院认真落实《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高考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 校办发〔20224号)文件精神。召开学院2022年高考招生宣传动员部署会,积极动员、支持本学院教职工加入招生宣传队伍,确保学院相关鼓励政策和实施办法落地。特别加强线上宣传,挖掘驻留京外的师生校友和网上平台,协助做好高考招生宣传工作。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适当派出人员开展线下招生宣传活动。

2. 组织相关学院平稳、有序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招生材料审核、考核、录取等相关工作。

3. 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要求,组织做好学校2022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

三、教学运行和学籍管理工作

1. 做好2021级转专业和大类专业分流学生学籍调整工作

6月2日前完成2021级转专业和大类专业分流学生学籍调整工作,组织各学院做好学籍调整后各项教学安排和学生学习指导工作。

2. 做好2022届毕业生学历学位电子注册、学历学位证书发放工作

各学院于613日上午之前报送第一批毕业数据,618日前学校组织完成学历学位电子注册,组织各学院在622日前领取学历学位证书,并做好学生证书安全发放和签收工作。

3. 做好本学期学生线上选课工作

6月10日前发布详细的选课通知和选课指导说明,组织学院于624日前做好选课指导工作,组织学生于625日开始线上选课。

4. 做好课程考核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确保期末线上考试平稳有序

对于第15周及之前结课的课程,以及第16周结课且不需要集中安排在考试周的课程,原则上请各学院组织任课教师在第16周及之前完成考核工作。学校公共课及各学院需要在考试周集中安排的主干课,原则上第17周组织完成考核工作。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考核的课程,由学院报本科生院备案。

5. 做好下学期初学生报到注册数据准备工作和补考组织工作

6. 关于期末考试安排、选课及下学期报到注册等工作,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实践创新管理工作

1. 毕业设计

各学院按照《关于做好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的通知》(本通〔202250)文件要求,做好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的线上答辩组织、成绩评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指导工作,确保610日前完成毕设成绩报送。

2. 实验实习

组织各学院统筹做好本学期和夏季学期的学生实验实习课程安排,原则上不组织大规模集中性的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和企业参观等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各学院制定灵活的授课方案,运行网络实验资源、直播课堂、软件仿真等形式开课,尽量保证实习实践课程按期完成。

3. 教学实验室

各相关教学实验室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提交采购计划,加快推进2022年教学实验室建设。落实《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组织2022年新建、撤销及变更教学实验室审核评估工作。

4. 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上线“智慧高教平台”的通知》,组织做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荐国家“智慧实验平台”及申报项目信息安全二级等保测评工作。各申报课程负责人于531日前登陆 “实验空间”完成注册,并做好课程信息维护。

5. 大创项目

各学院积极开展线上大创指导活动,于630日前完成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工作。加强双创指导教师团队宣传,组织做好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参会项目选拔工作。

6. 学科竞赛

各学院在疫情期间科学合理制定学科竞赛参赛及办赛工作预案,灵活组织学科竞赛活动,及时宣传报道获奖项目。组织培育第十届挑战杯、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创年会等重要竞赛作品。

7.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按照《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内管理办法》规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审批、结题验收、成果认定等校内管理流程。做好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申报相关工作。立项申报材料审核联系工作负责人李鹏翔,联系电话:18810942359电子邮箱lpengxiang@bjtu.edu.cn

8. 实践信息化

持续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深化教学管理环节,做好实验排课、预约系统。继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系统、双创学分、大创项目系统、学科竞赛系统。

五、教学建设改革工作

1. 课程思政建设

宣传推广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资源上线人民网公开课、新华思政平台,做好新华思政直播工作,完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案例集出版工作,做好2022年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遴选推荐工作。

2. 教改项目建设

完成2020年教改项目结题、2021年教改项目中期检查及结题工作,组织开展2022年教改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做好北京市优质课程及优质教材课件的遴选推荐工作。组织各学院以教改立项项目作为抓手,切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3. 教材建设及管理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教材建设及选用管理办法》,组织各学院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做好2022年度教材出版基金评审的组织工作。做好组织推荐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学科专家组专家人选工作。

4. 课程建设

持续推进五类一流课程建设,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更新,统筹做好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培育和申报的组织工作。编制通识教育课程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

5. 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和碳达峰碳中和教学资源相关工作

召开智能基座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总结和推进项目工作,颁发未来之星(奖学金)/栋梁之师(奖教金)获奖证书。组织相关学院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教学资源申报工作。

六、教学质量促进工作

1. 新专业申报与专业设置调整

根据教育部通知,组织学院开展新设本科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调整专业授予学位或修业年限、拟撤销专业等校内申报及评审工作,并于教育部开放平台后统一组织学院进行网上申报。

2.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和教学管理人员推荐

组织相关学院做好推荐候选团队及候选人员的申报材料凝练、完善和上报北京市教委工作。

3. 优秀主讲教师和优秀实验指导教师的评选和认定

综合本学期学生、督导、学院等多方评价,从本学期提名教师中评选优秀主讲教师和优秀实验指导教师,对获得优秀主讲教师或优秀实验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已满三年的教师进行重新认定。

4. 期末教学质量监控

拟于61-17日组织开展期末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组织各学院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答辩具体安排,本科生院组织校级督导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抽查工作。组织各学院第15周提交本学期学院领导和学院督导听课表和汇总表。收集整理校级督导意见,形成督导组和学院交流报告并反馈给各学院,组织各学院做好本学期学院督导工作总结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

七、教学能力提升工作

1. 青年教师教学研修班

组织培训2021-2022-2学期青年教师教学研修班。

2. 教师职务晋升培训认定工作

7月份完成本年度第1批教师职务晋升培训认定工作。

3. 教师发展中心系列活动

以教学工作坊、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一流课程、线上考试等系列教师教学培训活动。

八、其他工作

加强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动态和新闻宣传,鼓励各学院在本科生院网站的“院系动态”专栏将线上教学典型经验、教学改革新举措、新做法,及时进行发布分享、推广交流。

关于各项教学工作具体要求,各个办公室将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另行通知,请各教学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做好教学组织工作。为了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本科生院相关工作人员联系(联系方式见下表)。


  本科生院相关人员联系表

办公室

姓名

手机

邮箱

招生办公室

闫立


bjtuzs@bjtu.edu.cn

教学服务管理办公室

常欢

董雪

13466650335

13810328318

hchang@bjtu.edu.cn

xdong@bjtu.edu.cn

实践创新管理办公室

李鹏翔

18810942359

lpengxiang@bjtu.edu.cn

教学建设改革办公室

柴莹

18611260723

ychai@bjtu.edu.cn

教学质量促进办公室

李巍巍

岳冶

13661189208

13522237298

wwli@bjtu.edu.cn

yueye@bjtu.edu.cn

教学能力提升办公室

刘亚蕾

15810655081

liuyl@bjtu.edu.cn

综合办公室

李玮洁

13810891248

liwj@bjtu.edu.cn



本科生院

2022年530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