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建设一流的物理
演示与探索实验室
成果完成年份
|
2005
|
成果级别
|
国家级
|
成果获奖等级
|
国家级特等奖
|
本成果完成人
|
王玉凤 成正维
杨更生
薛菊梅 赵雁
|
成果内容简介
|
1.更新观念,制定并实践了新型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以“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杨振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为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为着眼点,突破了演示实验仅限于教师表演的传统模式,制定了强化学生参与实践、强化探索式学习的实验与实验室建设方案。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基础与拓展相结合、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实验与视频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方法,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教学体系与实验室。
2.开发教学仪器,全面建设实验项目
建设和开发了220多个演示实验项目,涵盖了力学、热学、振动与波、电磁学、光学、近代与综合等领域。实验内容既与大学物理教学密切结合,也注重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开发了陀螺进动仪、共振演示仪、昆特管、弹簧纵驻波、大型三相旋转磁场、雅格布天梯、亥姆霍兹线圈、能量转换论、大视野偏振光干涉、旋光色散、光学幻影、视觉暂留、窥视无穷等4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仪器,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演示实验的空白。
精心录制了100多段课堂频视插播片,有效支持了大学物理课的课堂教学。
(1)首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导学系统
该系统利用300余段视频资料,上百个计算机动画,上千张图片和大量的文字资料全方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探索与学习。
系统分“现象篇”、“原理篇”、“拓展篇”和“背景篇”四个层次介绍了一百多个演示实验,还设立了《物理百科》栏目介绍物理学主要学科的研究内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史料、中外物理学家以及物理学在生活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等内容。导学系统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2)全面开放实验室,大面积学生受益
实验室面积600平方米,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网上选课,每人每年课内8学时,课外不限。演示实验纳入大学物理课的考核范围。不仅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现象进行描述、对原理进行分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新更好的实验方案,对提出较好实验方案的学生不仅可以加分,而且可以提供经费和实验条件让他们去实现方案。
(3)持续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开辟了学生创新实践天地实验室,配备常用工具和仪器,提供必要指导和特殊实验支持,学生自主活动、自主管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组织、运行和激励机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已转化为演示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