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当下,课程思政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计算机学院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之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立足计算机学科特色,对标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格局。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设计、教学环节实施到考核评价,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形成系统连贯的思政育人链条。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 定期开展思政专题培训

2024613日和1010日,两次召开全院大会暨师德师风建设及警示教育大会。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进一步压实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实施办法》和《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清单》的深入解读,明确学校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要求与政策导向,确保每位教师充分理解其重要性及个人责任。全体教师重温了学校关于进一步落实落细“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及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科学内涵,努力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2. 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

学院部署7个二级单位于1018-31日期间举办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初赛,26名青年教师参加。复赛于117日举行,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优秀教案奖4个。获得特等奖的教师代表学院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复赛,获评第十五届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2人。通过比赛和经验分享,青年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有了更深理解,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3. 推动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建设

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结题9项,立项9项。各项目组根据课程特点,挖掘与专业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学、实验等各环节,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1.“离散数学”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课件”。

2. 2024版学院培养方案中共有129门课程,依托计算机专业建设数字化系统,完成了所有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每门课程都编制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课程思政案例,每门课程的大部分二级知识点都设置了思政元素。

3. “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等9门课程的思政建设项目顺利结题;“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字图像处理”等9门课程的思政建设获批2024年度校级教改项目立项。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完成129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通过校企合作完成计算机专业建设数字化系统,依托该系统完成了全院129门课程的知识图谱和课程思政大纲的修订,对后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该系统中,每门课程的每个二级知识点都可以设置思政元素,系统预设了家国情怀、弘扬文化、科技报国、追求真理、学科思维与学科伦理、法治意识、哲学素养、规则教育、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供教师选择,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系统中增加新的思政元素到思政元素库中,分享给全体教师。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序号

知识单元(章节)

知识点

思政元素

1

绪论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科技报国、家国情怀、强国意识] 随着科技的飞速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迈入5G时代,华为作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这一变革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聚焦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篇章——5G技术与华为的贡献,旨在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通过介绍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等特性,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华为在5G领域的自主研发与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案例进一步探讨华为面对国际竞争与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鼓励学生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在享受5G技术便利的同时,不忘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此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发展最新趋势的理解,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应用层

DNS

[强国意识] DNS作为互联网架构的基础功能之一,其扮演的关键的角色不容忽视。其稳定运作是网址精准解析的保障,一旦DNS系统遭遇故障或侵扰,网址解析链将断裂,导致互联网访问受阻,对全球经济命脉、日常生活便利及娱乐消遣方式构成重大冲击。鉴于Internet的根源在于美国,全球顶级域名服务器的集中布局,尤其是美国的主导地位,无疑对国内互联网的自主运营及网络安全防护构成了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本教学案例通过深度剖析DNS的重要性及其国际布局现状,以专业视角融入课程内容,不仅强化了学生对DNS技术原理及其生态影响的深刻理解,更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学生们被引导认识到,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关注国家网络安全的战略需求,思考如何促进国内互联网关键技术的自主发展与安全防护能力的提升。这一教学实践,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双重丰收,为学生成长为具有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网络人才铺设了坚实道路。

3

链路层

随机接入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

[规则教育、文明礼仪、公民素养] 在计算机网络的世界中,多路访问技术是实现多个设备共享同一通信媒介的关键机制。这一技术不仅考验着网络设计的智慧,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政教育内涵——规则意识与礼貌谦让。 通过介绍多路访问协议(如CSMA/CD、令牌环等)的运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来确保数据传输的有序进行。这一过程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教会学生,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需要遵循既定的规则与秩序,以实现整体的和谐与高效。 同时,还强调礼貌谦让的精神。在多路访问中,当多个设备同时请求发送数据时,需要有一种机制来避免冲突,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这种机制往往体现了设备之间的礼貌谦让,即当检测到冲突时,主动退让,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发送。这种精神不仅在网络通信中至关重要,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交通礼让、公共资源使用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多路访问技术的专业知识,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规则意识,学会礼貌谦让,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德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工作反思

依然存在部分课程思政融入生硬、部分教师重视不足的问题,接下来学院将多措并举转变教师理念,建立思政案例库,精准匹配专业知识点;优化评价体系,全面衡量课程思政成效;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持续拓展课程思政“宽度”与“深度”,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