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统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报告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2023年,数学与统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浓厚思政教育氛围。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完善学校“三全覆盖”课程思政体系全面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资源禀赋的独特性,构建全面深入、层次递进、相互支撑、形式丰富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体系。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学院党委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各系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扎实落实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在强化条件保障方面,设立课程思政专项项目,优先支持课程思政的教改项目立项,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课程思政全覆盖。

3.在健全激励机制方面,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晋升、晋级的重要指标。在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4.在人才引进时,思政和能力双把关。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施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选拔和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好老师。在教师培育方面,榜样示范全员思政,在青教赛和教学名师评选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在教师队伍梯队建设方面,一帮一带薪火相传。在多年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学团队“一帮一带,薪火相传”的建设传统和青年教师“三步走”的培养机制。第一步,名师引领,安排教学名师和优秀主讲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第二步,自我强化,通过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微课程比赛等,边做边学,逐步提高教学水平。第三步,校际交流,积极参加北京市高校数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市内公开课,观摩和研讨学习校外名师的经验。

6.教学体系上,学院顶层有设计、专业课程有侧重、课程建设有目标、教学环节全覆盖;在课程体系上,《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四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内核融合,协同发展。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定期研讨和参加思政活动。第一,内部研讨,组织教学团队内部研讨课,思政元素作为首要元素。第二,以赛促教,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知识点微课程比赛、优秀主讲观摩课。第三,校际交流。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与外校和外院的课程思政交流活动。积极走出去,到兄弟院校进行课程思政的汇报交流。参加和组织北京市公开课,全国高等教育教学会议。

通过“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助力教学,实施一课一案,推送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典型案例22个。在公网平台推出24门在线课程,选课人数超10万,慕课被兄弟院校引作SPOC。优秀教学成果不断涌现。两位老师在北京首届数学公共课思政案例评选中分别在微积分和数学建模中选,推向全国评选,并分别在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面向北京市高校做交流报告。院长于永光教授以《求真明理、求美明哲,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为主题,为广大网友分享了我院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成果。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按照“润物无声,溶盐于水”的原则,数学思政结合数学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做出特色。着力解决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多元性和导向性相统一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需求,深度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提炼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升大学数学课程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全院教师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结合教师和课程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育人方案,保障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我们在学院机制、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最终创新性地构建出大学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数学中体现出统一美、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符号美、形式美、抽象美和实用美。比如欧拉公式把重要常数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被称为数学中最美的公式。再比如洛伦兹吸引子,它来自微分方程组,刻画了大气中的混沌现象,多像美丽的蝴蝶。对这些美的元素的挖掘,将会给学生真正的美的熏陶。

136f2979be63de8b95e87985d2e1ec8

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恩格斯说:“有了变量,辩证法就进入了数学”,“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通过变量、函数、极限、微分和积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将辩证思想渗透到整个微积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使数学中已知与未知、近似与精确、常量与变量、直与曲、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离散与连续、收敛与发散等基本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转化,是微积分中辩证思想的具体体现。《微积分》中包含有直与曲、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近似与精确、特殊与一般、连续与不连续、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的哲学思想。所以挖掘数学中的哲学元素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很好的抓手。这里的“哲“还有人生哲理的含义。我们通过数学知识的讲授,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哲理。比如中国古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格言,以及愚公移山的精神,都可以和调和级数发散相联系。定积分的定义,可引出积微成著的道理,对做事和人生的成长进步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六、工作反思

通过大学数学的课程思政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更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课程思政建设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全面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其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助力教学,注重科教融合,扩大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主要举措如下:

第一,将学科前沿和国家信息产业需求融入到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通过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科研方法融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二,将核心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凝练出课题,作为学生理论课的实践设计和毕设选题,深度科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进取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

第三,引赛入课,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等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我校信息、交通、管理等优势学科的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