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电气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1.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荐课程思政建设

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成效。

2.继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落实所有课程、所有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和凝练课程思政案例,并在成熟案例基础上向课程思政微课制作等形式拓展丰富。总结凝练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积极推进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先进个人及团队培育,推广优秀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学院定期部署

在每学期初召开的全院开课准备会上,向课程负责人传达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不同课程组就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研讨。

2.教学基层组织不定期研讨

鼓励学院各教学基层组织加强课程思政经验交流、观摩研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 坚持思政评价

学院立足OBE教学理念,从结果出发进行反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体验、实践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利用“评学”+“评教”,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学生与教师状态,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学院督导、领导听课,教学材料检查等多个环节考察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及案例融入情况,“评学”问卷调查设置课程思政落实情况,在质量监控方面确保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1.课程思政建设类教改项目大幅提升

2023年立项9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推进课程思政优质资源数字化转化,立项5项课程思政微课项目,计划上线“新华思政”、“人民公开课”等网络平台。

2.加强思政建设能力培训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课程思政相关培训讲座,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

3.加强课程思政引领示范

学院邀请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为全院教师分享思政建设经验,包括思政案例的选取,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如何有机结合,思政在课堂上的融入时机等。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依托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铺开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一流课程拥有扎实的建设基础、丰富的课程资源、成熟的教学团队、持续的教学改革,对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探索以及实施效果反馈都能较快较好的推进和落实。“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等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录制课程思政微课程,整理凝练精华课程思政案例,计划上线“新华思政”、“人民公开课”等网络平台。

2.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引领示范作用。

发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作用,邀请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为全院教师做课程思政建设讲座,分享思政建设经验。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城市电气化交通系统高效用能虚拟仿真实验

1、课程介绍

在国家“双碳”目标与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许寅教授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与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了《城市电气化交通系统高效用能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获评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类)。

课程实验内容涉及电气、交通两大学科交叉领域,涵盖了城市配电网中轨道交通和规模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高效用能问题。实验设计运用前沿的虚拟仿真技术,既真实还原了电气化交通系统的用能场景、又提供了可“积木式”灵活搭建的模块化电气-交通配电网系统,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试错空间,保证了实验内容的挑战性、高阶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思辨能力。在实验项目内容中,通过介绍“双碳”目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使学生了解电气化交通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电气化交通的快速发展,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学生的爱国热情专业兴趣与努力学习兼收并蓄。

2、案例简介

本案例涉及虚拟仿真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思想精神。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方面系统阐述教学中润物无声的思政融合。通过多途径实现专业技能的“硬教学”与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软引导”,引导学生将专业工程问题与国家政策、社会效益相结合,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的育人使命、文明使命和发展使命。

3、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1)实验课程跳出传统专业课程的教学思维,在专业授课的同时融入思想教育课程相关知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中,使学生能够获得满满的正能量,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2)实验课程结合中国电气、交通领域的发展史,树立国家能源交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在实验指导书绪论部分,介绍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及学科前沿发展,介绍我国电气和交通发展史,通过中国将电气和交通先进师范工程、大国重器、名科学家和前沿科技的引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的信念,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意识到祖国发展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得到,我国取得的每一项国际先进技术都是有一群爱岗敬业和为国奉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多年努力奋斗的结果,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叹祖国的强大,并为之感到自豪。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名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并做好投身到关键技术专业研究的准备。

3)实验案例秉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同时把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揉’进实验平台里,注重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触点”。本实验引导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和服务国家政策相融合,使学生体会到工程师对于双碳目标所要承担的责任。

4、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本实验教学主要设计三个模块,包括实验系统模型搭建、轨道交通系统能量回馈实验和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实验。具体设备类型及参数均依据我国实际系统资料处理后得到,运用VUE等最新虚拟仿真及前后端开发技术,高度仿真了北京地铁13号线等城市电气化交通系统场景,展现了我国在城市交通电气化发展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1)实验系统模型搭建

在该要素中,学生可自由搭建包含电动汽车充电站、地铁系统变电站等交通负荷、分布式风电和光伏的电源的35kV配电网。内容还包括传统配电网中的变电站、变压器、母线、断路器、负荷、储能电池、柴油发电机。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合理设置部分电压、功率等参数后,可搭建相应配电网系统,并进行潮流计算,模拟真实系统中功率在电网拓扑中流动的方向和大小,及相应电压变化。

图片包含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1 配电网系统搭建

2)轨道交通系统能量回馈实验

该要素模拟了北京地铁13号线的运行过程,模拟了不同客流情况地铁线路中列车的运行方式,通过选择运行时段、最高限速及投切能馈系统,可调整系统能量利用率,实现高效用能。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2地铁列车运行仿真

3)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实验

该要素仿真了北京交通大学电动汽车充电示范中心,仿真了充电站、充电桩操作界面及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可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起止时间、快充模式、到站剩余电量等。

街道上的汽车

描述已自动生成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

3 电动汽车充电站仿真

 

六、工作反思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培育。

3.举办课程思政建设讲座或组织课程思政观摩课,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全院课程思政建设。

4.继续加强各教学基层组织内、间的思政交流,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