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总体目标: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成效。
方案:修订培养方案,推荐思政示范课、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立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经验交流、观摩研讨、案例推送,开展名师公开课、青年教师听课、新教师助课,建设一系列优秀的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贯穿课程大纲、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教学改革建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成立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召开分中心会议,讨论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发展重点,组织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研讨,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效。
2.依托教师发展分中心促进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一是定期举办课程思政工作坊,邀请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团队)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二是邀请校外思政专家分享优秀课程思政创新经验。三是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其他各类思政培训。
3.加强典型经验和特色案例宣传。多途径挖掘学院优秀思政案例宣传点,并依托“思政实践笃行致远”“教学创新成果丰硕”“课程思政案例分享”等栏目进行宣传推送,发挥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4.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
5.依托校级教改立项,立项建设3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6.成立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开展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听课、教师互相听课等。
7.对计划选用的教材进行审查。
8.开展名师公开课、青年教师听课、新教师助课学习。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1.落实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学院在修订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经过校外专家评议,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修订完成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智能建造和土木工程-金融学双学位等格斯专业的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完成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优化整改工作。
2.发挥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作用。
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由学院党委书记刘东平担任主任,分管教学副院长杨娜、白雁担任副主任,各系支部书记、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学工部主任、团委书记等学院管理骨干和课程思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通过研讨、交流、调研等方式,围绕各专业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规律和建设经验。
3.举办思政相关讲座。
5月31日下午,学院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大会,并邀请全国模范教师、中央民族大学杨宗丽教授做“常修为师之德,常怀崇教之心”专题报告。11月21日下午14:00—16:00在机械楼二层报告厅土建学院举办了传统文化传播系列活动,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王军,作“紫禁城的天文与人文”主题讲座。深入挖掘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学院师生文化自信。
4.与马院开展课程思政合作。
6月19日,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合作,相互发挥优势,开展了研讨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自己的思政课程的优势帮助土建学院提高课程思政深度,土建学院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点与工程结合,进行落地。12月14日,土建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教师发展分中心与工会联合举办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院领导刘东平、陈博、杨娜、向宏军和来自各系的教师代表参加活动,特别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古帅老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指导。
5.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各环节
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课程考核各环节。
6.学院领导和督导听课
加强教学督导和过程监管,对老师注重课堂育人,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方面进行评价。督促任课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落实思政教育入课程。
7.教学选用情况审查
土建学院全年共开设142门理论课,对这些课程的选用71部教材进行选用审查,重点排查封面及内容是否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否符合大众审美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内容。总体来讲,教材大部分为国家级规划教材、部委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等高水平教材,教材使用情况、教材水平都能够很好地支撑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能够达成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的政治
立场和价值导向正确,反映了我国工程领域的良好发展水平。所有教材均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教材建设及选用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材选用原则及标准。
8.观摩学习和助课
2023年开设名师公开课10次,组织青年教师听名师公开课13人次。新教师助课14人次。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多维度发挥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整理凝练一批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通过企业号进行推送;组织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分享活动;邀请校内外课程思政、邀请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指导工作。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1.《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思政案例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思政案例是一流课程:《轨道工程(A)》的思政案例。案例通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无砟轨道的发展历史;掌握世界各国无砟轨道的类型;掌握无砟轨道结构组成及部件(包括扣件系统、无砟道床等);掌握无砟轨道的特点;了解无砟轨道的选型原则和应用情况;掌握无砟轨道各种部件的工作特点和功用。结合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担当、自主创新的精神。在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研发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随着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网的不断完善,西部的沙漠、戈壁、艰险山区仍在大力建设,这些都面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诸多挑战。这就需要同学们继续要发挥迎难而上、主动担当的进取精神,对于先进的、优秀的发展技术不但要自主创新,而且要培养铁路情怀,不断超越,成就铁路事业的新高度。
1.通过知识的发展历程讲解,注重铁路情怀培养
基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发展历程的讲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铁路情怀。
2.通过相关的人物事迹讲解,培养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答疑相补充,助力学生对知识充分吸收掌握。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思政元素,如第一章绪论中可以讲解詹天佑事迹,树立“赤诚报国、主动担当”的精神;第二章引出于谦“石灰吟”,讲述道砟知识的同时讲解“一心为国”的精神。
3.通过知识结构的讲解,培养主动担当的精神
在教学内容上,系统讲授轨道结构及部件的种类、特性、基本设计原则、计算模型、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铁道工程专业工程复杂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讲解 CRTSIII 型板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现场应用后的情况,特别是在印尼高铁的使用等,让学生明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
六、工作反思
1、问题和不足
1)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作用需要发挥和加强;
2)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继续加强各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
2、下一步工作计划
1)2024版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思政目标;
2)持续推进课程开展思政建设;
3)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4)发挥思政示范课、思政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优秀思政案例的示范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