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交通领域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 推荐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优秀课程参加思政案例建设
我院推荐6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优秀课程参加思政案例建设并完成了交通安全工程、道路工程等5门一流本科课程的思政案例报送工作。
2. 加强与其他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交流
我院张星臣、朱晓宁、邵春福、姚恩建、聂磊作为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参加了2023年4月15日在南通举行的第二届“交通强国,思政领航——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我院国家级课程思政团队成员陈军华、许奇、王志美、郑汉也参加会议并作主题交流。
3. 推动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为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4. 开展教师间的课程思政交流活动
鼓励有课程思政成果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带动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
5.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时代诉求、人本思想相结合,提升课程的育人深度。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8月18日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关于公布“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2〕31号),我校交通运输科学馆入选首批教育部办公厅、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联合设立的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1.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资源先后上线人民网公开课和新华网“新华思政院校专区”。
2.
我院何世伟老师负责的《铁路行车组织》和王海星老师负责的《交通安全工程》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两门课程的负责老师获评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老师获评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3.
我院有5门第二批国家一流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案例建设。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 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
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形成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氛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获得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荣誉称号,《铁路旅客运输》参与校级最美课堂评比,先后10门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荣誉称号。
2. 创新课程思政载体
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充分发挥课堂阵地的寓德于课实践效能,落实专业课程与思政结合育人目标。
3. 打造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示平台
依托院级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课程思政资深教师展示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推广课程思政优秀建设经验。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1. 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交通安全工程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交通安全专业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开展交通安全工作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素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交通安全系统、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交通安全技术、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课程设计等。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运用交通安全基本理论、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交通安全技术以及交通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交通运输领域中实际安全问题,初步具备综合分析和处理各类交通安全问题的基本能力。
案例简介:
结合交通运输安全数据与习近平会见川航“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等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热点事件,分析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挖掘并利用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与祖国发展等教育素材,梳理交通运输安全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传承精益求精努力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在交通安全领域内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深入交通安全现状及趋势的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 团结奋斗,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坚持“爱党爱国”,分析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结合具体数据充分展示我国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巨大成绩,充分展示全民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坚持“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的内涵。结合习近平会见川航“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等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热点事件,从更深层次让学生体会安全责任,理解课堂上学习的交通安全知识对人生发展有何种影响及意义,让学生能够在交通安全领域内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交通安全现状及趋势的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 团结奋斗, 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办好课程思政建设应注重以下几点:
(1)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
教师队伍作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改的中坚力量,对思政育人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思政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亦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讲授,还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课堂为媒介,深入挖掘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授课育人的同向同行。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交通安全学科资源优势,结合网络平台、文献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从而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 持续丰富课程内容这一思政教学载体
以专业知识为基点,逐步融入思政元素,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呈现课堂思政问题,从而防止课堂思政问题的僵化引入。对《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来说,教师可以按照交通安全基本原理与方法,以课程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讲授顺序,在各模块内容中整合思政内涵,并挖掘多种方法丰富思政载体,从而达到专业课程教学与能力提升、思政育人的综合目标。
(3) 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学情跟踪
在当今教学手段丰富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利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多渠道沟通,跟踪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思
总体来说,《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思政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工科专业,合理的利用典型案例,是融入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合适途径。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将这些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形成经验,在教学研讨中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可以有效触发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工作反思
1.
以修订2024版培养方案为契机,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新版课程大纲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明确课程目标,提升教育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教育水平,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使他们在为国家、民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4.
深入研究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规律,为我国交通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