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建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2023年学院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贯通融合的方法路径,形成学院“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专业课多维融合体系,构建学院课程思政特色内容体系,挖掘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中课程思政元素,从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4个角度切入,把爱党、爱国、爱校、爱院、爱专业的教育融入到专业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各个方面。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学院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中心主任,学院副书记、副院长任中心副主任,各系党支部、各专业负责人、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为主要成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保障。学院每年设立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邀请高水平课程思政专家培训讲座、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有力推进。完善相关奖励办法,对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团队、课程或个人给予奖励。健全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各系、团队、教师个人绩效考核范围,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学院各专业科学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培育专业特色鲜明、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入融合的一流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1.联合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研讨”讲座。

2. 举办“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3. 三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4篇美育教改论文

区域规划概论》《卡通设计》《建筑设计Ⅱ》三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

《“新工科”高校美育建模与创新实践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美育通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等4篇美育教改论文入选《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集》。

4. 两门课程入选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

“双轨、双擎、双平台”融入课程思政——以《人人都是艺术家:美术造型基础》、《卡通设计》:卡通设计简史两门课程入选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探索高校美育与思政融合,构建“新工科”美育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举办“新时代·新工科·新美育——高校美育创新模式”学术研讨会暨“美创未来”美育思政教学文献双年展。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卡通设计》:卡通设计简史

完成人:张野、魏昀赟、刘超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卡通设计

授课对象:建艺学院大二本科生

课程性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简介:

《卡通设计》是北京交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老牌特色课程,12年来课程沿袭“关注中国问题、创造品牌价值”传统、构建了稳定专业的内容体系,并依据社会需求持续优化演进,形成了“内容高阶前沿、密切结合产业”的课程特色。2020年起,卡通设计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累计总选课人数达14217人,是11所高校的SPOC源课程。课程评价140条,全部为正面评价,评分4.9分,教师粉丝数102人。

《卡通设计》是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交通大学首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疫情期间,教育部设计学类教指委发布《“停课不停学”设计学教指委倡议书》,本课程被列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8门“推荐教学资源”之一(国内18门,国外10门),也是“卡通设计”类中唯一的推荐在线课程。

《卡通设计》的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进取的教学改革精神,先后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智瑾奖优秀青年教师、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5/13)、二等奖1项(1/21)。课程负责人长期主持北京交大品牌设计中心工作,曾承担北京动物园等80余个品牌设计项目,创造了20余个上市卡通形象。课程邀请知名设计师刘超(前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百度UE讲堂,HCI讲堂创建者)进行教学案例设计。课程团队在实战经验与设计认知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胜任更高挑战度的复杂设计问题教学。教学团队保证了课程的前沿性、实战性,并长期保持本课程在设计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课程不但获得了社会学习者与高校学生的广泛认可,同时适合职业设计师进修培训,成为百度、京东、正邦等一线公司设计师及HCI讲堂的学习资源,获得业内知名设计总监推荐,上述专家也为课程设计、视频录制、教材建设的持续优化提供了丰富资料与诸多建设性意见。

案例简介:

本案例选自《卡通设计》课程第二讲中国卡通设计发展史。通过介绍中国卡通设计的起源、早期发展和流派风格等,使学生了解卡通设计的历史演变、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掌握卡通设计的艺术形式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融入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爱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与沟通等思政内容(见图1)。

1  卡通设计教学章节与思政元素融合模式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本案例阐释卡通设计简史时多选用原创中国案例,课程思政优势明显。同类课程多偏重选用国外案例,本课程牢牢把握文化自信根本,选用冰墩墩、葫芦娃等中国原创卡通形象,并重视使用团队自主原创案例教学,以百度熊、张小晕为代表的知名“中国卡通形象”,不但保障了课件知识产权,提升了解决本土设计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本案例科研成果融入教学,知名总监参与讲授。同类课程教学较少融入团队自身科研成果,而课程负责人长期大量品牌设计项目,创造了20余个上市卡通形象,是业内知名的品牌设计师。课程还邀请知名企业设计师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任课教师的影响力保证了校内外学习者的参与度。科教融合的案例式讲授也让课程思政盐溶于水的效能增加。

三、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总体理念

了解卡通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教授卡通设计史的首要理念是让学生了解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发展过程。通过学习卡通设计的起源、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卡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掌握卡通设计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教授卡通设计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卡通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并学会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学习本土的卡通艺术作品和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土的卡通艺术。

强调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学生需要了解卡通创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以及卡通作品对于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2、教学思路

本节课程是历时性研究,上节课对卡通设计基本概念以及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卡通设计史已有相关了解,现阶段是对中国卡通设计发展史的讲解,采用案例展示、科教融合、经验分享等教学模式,从起源、发展到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将思政主题贯穿到整个过程中,主要体现在:

 

特点

内容

思政主题

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卡通设计发展史

1追溯起源

2启蒙时代:民国时代

3辉煌时代:解放后

4)新生时代:2000年后

5)现状总结

民族自豪感

文化自信

工匠精神

辩证思维

2

科教融合

融入团队自身科研成果

职业素养

创新实践能力

3

经验分享

知名企业设计师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与教授

科学观训练

前沿实战性

创意思维

4

翻转课堂

学生准备国内实际卡通设计案例介绍,从创意、制作过程、优劣等方面进行剖析分享。

社会责任感

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

(二)教学实践

1、梳理卡通艺术的历史脉络,突出重点和特色

案例课程从“追溯起源”提出西汉时期发明的皮影戏也是中国卡通发展史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以此引入中国卡通设计史。每章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卡通艺术家、作品和流派进行深入讲解,见表1。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梳理卡通艺术的历史发展,逐步介绍其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采用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将卡通设计的不同历史时期、风格流派和关键人物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

1 中国卡通发展史代表形象

发展时期

代表性卡通形象

启蒙时代:民国时代


辉煌时代:解放后


新生时代:低谷期


新生时代:复兴期


思政实施:向学习者弘扬卡通文化之美,宣传卡通设计行业中蕴含的大国工匠精神,如2022冬奥会冰墩墩诞生记;弘扬我国优秀卡通形象案例,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如童年回忆-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卡通形象。以及树立社会责任感,通过卡通形象去助力经济发展,节约社会成本。

2发展与滞后同时存在,使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中国卡通在迅猛发展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弊端也随着暴露出来,由于从业待遇不高,产业不够完善,加之各方决策人员在教育阶段接受的艺术设计课程少导致的美学素养差异,使得最终呈现在观众眼中的卡通设计水平参差不齐,见图2。中国卡通产业整体没有融入时代,卡通产业的土壤发展不够深入,国民审美大多处在未教化状态等。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辩证的思维进行分析和思考。


2 中国卡通设计反面案例

思政实施:卡通设计不仅仅是绘画和制作,它还涉及到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通过强调卡通设计的多维度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卡通设计的现状,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卡通作品,从创意、制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卡通艺术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设置一些创意实践课程,见图3,让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来加深对卡通艺术的理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卡通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3创意实践课堂作业展示

思政实施:“名师任教+科教融合+高覆盖面”,创造课程思政最大效能。关注跨学科的联系与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引入美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内容,通过创意性实践课程安排,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反思

1)继续优化案例的选取和讲解:更加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卡通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卡通设计的精髓,灵活生动的理解掌握卡通设计的整体发展脉络。

2)增强学科交叉融合: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许多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将卡通设计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卡通设计的内涵和价值。

3)继续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加强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卡通设计,体验和掌握卡通设计的实际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肩负起振兴中国卡通设计的重任,培养出设计师的职业素养。

六、工作反思

1.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

2.  在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基础上提高建设质量,打造更多示范课程;

3.  结合建设交通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等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研讨;

4.  从学生的视角和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