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分别在公共基础课、各类专业课和通识核心课等课程上积极开展,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立德树人与知识传授的相互融通,以养成学生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的品德为目标,潜移默化地在每一节课堂上进行实施。

一、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的物理、化学和力学公共基础课以及为本学院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主流意识形态扎根学生心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青年学生梳理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学院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着重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响应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课程教学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建设,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融入日常教学建设中,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态度方面,任课教师主要是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增加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专心听讲。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居家学习的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物理工程学院教师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生产生影响,因此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中都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引导。在培养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方面,学院在所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爱课程网站MOOC视频的学习以及完成线上的作业和测验等。

学院在教学和考核等严格按照正常的计划和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每学期安排期中考,公共基础课考试期中期末实行试卷扫描网上阅卷,每道试题实行双评或三评。平时的课外作业和自主学习,从布置、实施、验收的各个阶段都严格认真要求。通过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加以引导,通过正面榜样和反面教材加以启发。

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方面,主要以榜样激励为主。物理和化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有着非常励志的人生经历。课堂中通过一些物理学发展史和化学发展史以及科学家的曾经辉煌成就,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讲述物理方法在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2022年中,学院各类课程积极申报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的教改项目以及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14门课程申报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类教改项目,其中《大学物理III》、《大学物理实验III》、《光通信原理》等11门课程立项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类教改项目。经教师申请、学院推荐,我院牛英利老师讲授的《大学物理实验III》获评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牛英利认定为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课程团队(牛英利、陈征、秦亮、吴迪、贺敬文、张永欣、张进宏和梁生))认定为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学院要求各类课程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体现在除了教学内容包含课程思政元素,还整改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教学大纲,所有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都应体现课程思政。鼓励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探索和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各课程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探索,例如:演示实验中的课程思政探索,陈征老师为做了一次关于课程思政探索的公开示范课;学院各类课程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案例建设,在2022年秋季学期,学院共有16门课程提交20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到学校。

在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中,强化课程思政。各系所和学院组织所有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学院及各系所对参加比赛的教师给予大力支持,多次邀请教学名师参加点评,各位专家对课程中如何强化课程思政给予了非常好的建议。

学院教师通过在各类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和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今年对《物理科学与工程导论》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入了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内容,邀请各界专家代表进行讲座,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前沿。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案例1:密里根油滴实验的思政教学案例:

首先,密里根实验被称为“最美的物理实验”:突破了当时研究条件限制,能够启发思维,激励创新。能否对一个电子进行直接测量?不能,当时还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独立的电子。必须将微观问题转化宏观问题。如何选择带电物体?容易带电,且电量稳定。在开始的实验中,密里根选择了水滴,但是很难观察到稳定的实验现象,无法完成测量。后来,密立根的学生选择了油滴,完成了实验。

其次,密里根油滴实验也是“最具争议”的物理实验之一:争议之一是密立根在论文中没有让他的学生署名,从而一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更重要的,密立根实验存在很大误差,但是因为密里根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很多科学家都把电子电量的测量值向密立根误差较大的数值进行筛选,体现了当时科学家对权威的盲从。以上内容已经建设成为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思政教学资源案例。

 

密里根油滴实验的设计思路

密里根实验装置对比

美国某学大学使用的接近经典仪器的实验装置

密里根发表的论文

 

案例2:液晶显示案例课程设计:(表中蓝色字体部分将引入思政案例)

本课程中将插入案例“液晶的发现”,讲解液晶发现的过程,讲解科学的发现是如何实现的,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科学规律,学会从偶然事件寻找必然内在联系,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坚持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蓝色LED显示案例课程设计:(表中蓝色字体部分将引入思政案例)

本课程中将插入2个案例,通过徐叙瑢院士终身为发光事业奋斗的故事和日本科学家发现蓝色LED并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激发学生为科学技术献身的斗志,以及淡泊名利、甘心寂寞、为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OLED显示案例课程设计:(表中蓝色字体部分将引入思政案例)

通过学习OLED的发展历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工作反思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将重点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

1. 完善思政案例库

虽然许多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较为丰富,但以往受学时的限制,思政元素的引入相对比较零散。近年来,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各课程组对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展开了系统的梳理、提炼,不断完善、整理、丰富思政案例库,不断改进课程设计,真正做到思政润物无声地与知识的结合,并传递给学生。

2. 跟踪新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内容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兴技术、新科学不断涌现。各课程需要随着发展动态随时进行补充和更新,思政案例也将不断更新。

3. 建设和完善思政考核体系

现阶段课程思政尚未纳入考核中,未来将摸索并建立适合各课程的思政考核标准,并逐渐纳入考核体系中。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科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