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报告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2022年,经管学院教学科在本科生院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契机,按照学校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要求以及巡视整改问题反馈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以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类教改项目、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为抓手,以实现组织各系教师在专业课与通识课教学大纲整改过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搭建专班队伍,做好学院课程思政工作
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协同中心,依托积累的校内外广泛资源,整合全院相关部门力量,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为着眼点,营造立德树人浓郁氛围,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老师、建设一系列不同专业特色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建设一批专业个性与思政共性相融合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实现“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总体规划目标,助力“三全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2)采集课程思政素材,提供多样化教学资源融合服务
实时收集整理经济与管理学科课程相关的思政素材,以人物故事涵养家国情怀,以科技成就传播科学精神,以科学问题激发创新热情,为教师讲授课程提供参考,为学生了解专业提供资料。
(3)举办课程思政研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主力军作用
定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议,开展教研、思政、科研、备课协商研讨等活动,倡导课程思政要如盐入水,努力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鼓励不同专业教师交流互动,将不同专业优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内容纳入本专业教学内容。
(4)开展课程思政培训,提升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掌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升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示范和演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并结合学科特色分析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终培养出具备深度融合专业课程与思政思想的优秀青年教师。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组织全院教师完成2020版各专业课、通识素质课教学大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法等信息增加工作,截止目前,经管学院共完成了22个专业培养方案(含主修、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的修订,同时完成了261门门专业课通识课的教学大纲课程思政修订工作;组织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2019年-2022年学校课程思政类教改项目等课程负责人撰写43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并在课程平台进行推广;邀请北京市课程思政师范课负责人郭雪萌、北京市优质课程负责人欧国立老师为全校教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视频入选上线人民网公开课网站、《管理运筹学》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3项校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类教改项目(全校最多)。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依托第一课堂融入和贯彻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专业导论课:一是引导学生思考在选专业与今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道德修养,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才干,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独立判断,明辨是非,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三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促进实践,通过实践推动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自己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问题的专业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
其他课程:部分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突出思政教学目标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非体系化但系统化的德育教育;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正能量的案例向学生传递行业精神,在课外调研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协作精神;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程,激励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使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从“任务驱动式”逐渐升级成了“主动探索型”。
(2)选树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依托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2019年-2022年学校课程思政类教改项目等抓手,鼓励全院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2022年累计挑选43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并在课程平台进行推广。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1)邀请北京市课程思政师范课负责人郭雪萌、北京市优质课程负责人欧国立老师为全校教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欧国立教授介绍了运输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并围绕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思政内容、如何把课程内容与思政有机结合、如何让学生很好的接受、如何在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同时也实现思政目标四个方面畅谈了教学方法创新。郭雪萌教授介绍了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围绕着思政建设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团队组织三个方面展开了交流,以京沪高铁案例中课程思政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知识点传授如何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此次交流会为广大一线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提供了路径,给教学实践过程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
(2)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协同中心,组织全系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课程思政协同中心坚持上下协同原则,,引领和指导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织行政部门协同引领、专业组际协同教研、教师自身协同教学等多方面联合发力。围绕一流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从专业、课程、课堂、教材、实践等方面统筹系统谋划课程思政协同工作,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
六、工作反思
2022年,学院通过组织全院教师完成2020版各专业课、通识素质课教学大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法等信息增加工作、组织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2019年-2022年学校课程思政类教改项目等课程负责人撰写43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并在课程平台进行推广、邀请北京市课程思政师范课负责人郭雪萌、北京市优质课程负责人欧国立老师为全校教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等课程思政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3年,学院将继续落实课程思政“入心”、“入脑”、“入行”,围绕着落实落地任务要求,围绕着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完善后的教学课件相关内容整改,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度、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持续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