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图书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报告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2022年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方案)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寓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入课程思政案例,以增强思政元素在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中的融合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将信息道德、信息法律法规和科学精神融入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造就具有认知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2022年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以及保证措施有效落实的方法与机制)
1.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探索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3.总结典型案例。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2022年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开展师资培训、经验交流、观摩研讨、优质资源共享等学习培训及推广应用情况)
1.执行听课制度。组织老师互相听课,听课过程中记录课堂中出现的思政元素以及学生们的反馈,互相学习,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教学课件共享。授课老师将课件均上传至共享机,相互之间随时可以观摩学习,分享自己的思政案例、吸收他人的思政案例,让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课程。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2022年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经验、特色与创新点)
2022版课程大纲全部引入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加了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寓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润物细无声”的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引入课程思政案例,以增强思政元素在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中的融合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将信息道德、信息法律法规和科学精神融入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造就具有认知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选取2022年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1-2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图文并茂)
科技文献检索课讲解到CSSCI、CSCD等核心期刊中,引入了我校经管学院张齐林的优秀事迹,“张齐林三人一起读论文、勤交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确立了选题,为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理数据更是一项大工程—六七十万条的数据,都需要三人手动地去整理”,“寒假有一段时间,我们真的就是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12:00,一直在给数据进行手动的清洗,那段时间确实艰辛”,张齐林对那段时间所做工作的会议都说明了发表核心期刊的不易,鼓励大家不要临渊羡鱼,更要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信息检索有以下作用:第一层次:可以较快了解所参与的工作、生活、业务、设计等的基本知识。第二层次:继承和借鉴他人的成果,避免重复或少走弯路。可提高效率,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减少人力或投资方面的费用。第三层次:建立跟自己密切相关的行业动态信息的获取渠道,随时收集与掌握相关信息,并做出调整。第四层次:识别信息。
除此以外,课程将价值观的塑造融入其中,通过信息检索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自觉、敏感的信息意识;2.培养信息能力;3.培养信息道德。特别是信息道德,要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不传递不良信息等;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六、工作反思
(2022年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课程思政元素、案例的积累,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2.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使教师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努力挖掘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