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总体目标:课程立足于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坚持“问题导向、价值引领”原则,育心育德同频联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育心、育德深度融合。

总体方案: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在教学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挖掘身心素养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资源,组织师资进行课程改进和优化,通过改进课程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开展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度。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建立课程思政工作机制

由心理中心主任把握思政建设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全过程中。开展专题研讨会,学习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设计心理中心课程思政要素融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任课老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邀请各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中,推进思政建设工作。

3.把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内容之中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探究归纳思政要素,将身心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进行课程优化;采用多媒体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思政建设的推广。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1.策划录制了心理健康的短视频阳光心理微课堂20讲。把短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素材和补充,同时把短视频放在学校官方视频号、凡客以及中心公号上,拓展了影响面,收到全校师生好评。

2.《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课程面向全体新生心理委员开展。把服务与责任意识贯穿于培训内容和实践中,改革培训方式,提升学生助人意识与能力。在课程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很大,88%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报名参加此类进阶课程。此外,在课程中的实践环节,选课学生在各个班级开展心理活动,总计收到127个新生班级的心理活动材料,活动覆盖新生人数3000余人,班级心理活动开展覆盖率达99.21%,形成十万余字实践材料,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积极影响,显著提升了新生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群体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较好地践行了积极主动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爱校爱国的精神。

3.校医院完成思政课题《依托<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思政教育》。校医院选取了发热、腹泻和新冠疫苗接种三个典型问题为契入点,分析学生对于发热、腹泻转诊的不理解、不配合等现象的根源,主要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生对于医学知识、学校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不了解等因素,形成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实践。在案例教学中,重点回答了流程中的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解除学生的思想疙瘩,引导学生站在学校、国家的高度去看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录制健康科普短视频,通过简短的科普宣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传染病防控素养。三个教学案例和三个短视频已经通过课程平台发布,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和下载。短视频同时通过医院公众号推送,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建立更专业、更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政教育工作团队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组除心理学专家外还包括学院学工办主任、专职辅导员参与设计课程内容,引入思政元素。课程组多次开展思政建设研讨会,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发挥育人功效

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重构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学,本次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和情感共鸣。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见附件。

六、工作反思

1.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点的结合

对于心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元素点的挖掘是很重要的,现在的要素库实际上挖掘不太深入,对于元素点的确定应当根据社会热点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课程思政要素点进行更新与打磨,形成独特的适用于本课程的课程思政要素库。

2.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的思路

目前在课程思政的融合中,普遍采用“案例探讨”方式,形式较为单一。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上,还需要继续苦下功夫,深入浅出并且生动丰富地将专业课知识点与课程思政要素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考量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当增加考量环节,例如选择合适的案例、热点问题来检验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要素的掌握程度,或者通过问卷调研形式进行课程建设前后的思政掌握程度测评,量化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


 

附件一、《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1.加强“第一课堂”建设

在理论培训环节,《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案例讨论结合,例如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心理服务危机干预”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生大事,认识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并将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另外授课过程中融入了一些心理咨询技术开展特色体验活动,例如沙盘心理咨询体验、放松心理咨询体验、OH卡牌心理咨询体验等,多次团体活动的现场体验、线上直播抽奖互动等环节的设置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a2da47a79b42c4e324ac39777e9b1b6434dbe32df0b9bbd26f585125d40b83

第一讲“素质拓展”引领团队成员间建立关系,了解不同种类的团队活动,学习带领技巧和团队活动开展的理论原则;第二讲“工作能力与危机识别”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应学习的工作能力,识别危机和基本的危机处置流程;第三讲“成长型思维”认识并培养成长型思维,发展的价值观;第四讲“ACT疗法”了解DNA-V,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做自己的DNA-V勇士。

2.发挥“第二课堂”实效

为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开展思政教育培养,除理论学习外,社会实践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环节的主要形式为学生在班级组织开展集体活动,部分能力突出的学生将组成骨干在学院和学校层面开展活动或作为“朋辈导师”为学院的同学提供以倾听同学们的倾诉为主的心理服务,服务同学、服务学校。

法学院-2102班-照片8-总结环节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设计活动环节、制作幻灯片、预约场地、协调人员等系列工作,是提升学生能力和发挥课程切实育人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mmexport1639897075323

《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课程中思政教育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获得感。在理论体验活动和实践构成中懂得实现理想要靠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锤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培养诚实守信、克勤克俭的道德品格,具有乐观向上、不怕挫折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附件二、2021年校医院《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2021年校医院开展的思政课题《依托<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思政教育》已基本完成。

总体目标与方案: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在教学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挖掘《大学社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资源,组织师资进行课程改进和优化,通过改进课程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开展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度。制作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及视频,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大学生健康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和教辅全体人员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12人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2、开展教学研讨。根据课程内容,提炼思政建设关键点,组织老师们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对课件进行修订和完善。在面授课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关注点,从学生的视角寻找切入点,针对疫情防控的措施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进行课程优化。遴选、制作三个教学案例,真实反应学生日常生活,通过案例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疫情防控意识和家国情怀,增强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承担青年使命。

4、开展科普宣传。针对学生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制作科普短视频三个,从饮食健康、骨骼保健、结核病防控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主动承担起学生中的健康宣传员的责任,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承担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1、开展教学研讨。项目从2021.7开始着手进行,教研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和讨论,最终形成了项目的主要措施,初步确定了几个主题,由三位医生利用暑假分别制作。同时,给每个主题确定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负责审核和修改。经过各小组两个月的反复修改,9月初由教研组进行集中审核和修改。

2、形成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实践。三个临床案例,主题分别为发热、腹泻和新冠疫苗接种。收集、整理这三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困惑、甚至是不解,为学生进行解答。同时,分析学生对于发热、腹泻转诊的不理解、不配合等现象的根源,主要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生对于医学知识、学校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不了解等因素。因此,在案例教学中,重点回答了流程中的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解除学生的思想疙瘩,引导学生站在学校、国家的高度去看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录制健康科普短视频。编写制作了三个5分钟的小视频,主题分别为合理膳食、保护颈椎和肺结核筛查。通过简短的科普宣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传染病防控素养。培养学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引导学生在管理自身健康的同时,广泛宣传健康理念,做好健康宣传员,帮助同学和家长共同改善健康状况。把健康管理往前做一步,做好青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4、应用与推广。三个教学案例和三个短视频已经通过课程平台发布,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和下载。短视频同时通过医院公众号推送,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5b12217e7502f43c969d38db9d01ebb

三个教学案例

d75cc61153b0b452ec35370571320ae

 

0bbddbe711d80e4141212022c314cfa

 

三个短视频

5、成绩与收获。2021年校医院推选短视频的主讲人参加海淀区的健康科普演讲比赛,栗晓东医生的《仰头挺胸勤练功,颈肩疼痛去无踪》获得海淀区一等奖、白雪医生《舌尖上的健康》获得海淀区三等奖,李素英医生的《大学生如何面对肺结核》获得2021年中国健康科普大赛海淀区优秀奖。

 

白雪 三等奖白雪 三等奖2

108c604f5fcfcb8e2f04436cfee4acf

短视频获得奖项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校医院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学生发热、腹泻的就诊及隔离流程,并已经成功运行一年多,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学生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同时,校医院于2021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以发热、腹泻和新冠疫苗接种为主题,分别设计了临床案例。同时,以合理膳食、保护颈椎和肺结核筛查为主题制作了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学习,提升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录制教学视频《大学生如何面对肺结核之问答篇》

12021712日思政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明确了本项目的主要措施是制作临床案例和教学视频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10716162534微信图片_20210716162537

课题组会议照片

2、主要创作老师李素英医生利用暑假假期积极查阅文献和相关指南、学校结核病防控要求等资料,准备视频录制用的课件和解说词。经过课题组多位指导老师的反复修改,于8月中旬初步成形文稿。

3、如何能录制一个学生喜欢的视频,在表现形式上尤为重要。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为了使视频更流畅,李素英医生反复背诵解说词,并和家人多次配合演练。

42021827日中午,在校医院门诊楼3楼会议室进行了试讲,课题组全体老师参加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1)讲解时语调低平不上扬,不容易吸引观众。建议语气抑扬顿挫;

2)语速略快,过于严肃。建议适当放慢语速,保持微笑面容;适当加一些表情和动作。

3)重点还不够突出。建议重要的内容反复强调或减慢语速来强化。

4)建议去掉动画,简洁明了。同时,文中专业知识部分加注指南出处。

针对上述建议对幻灯及解说词做出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定稿。

5830日上午,在专业导演的指导下,开始正式录制教学视频。第一次录影后杨导演对语气、气场等均给予了肯定,也给出了一些专业的建议。反复磨合后共计录制了3次最终生成样片,经过编导后期剪辑,最终现成了教学短视频。

272c60fd6fec8cf6e6c5bb976799b2498bf03bee67aaeef035483c01fdbba0

视频录制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