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类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招生就业处
一、课程开设情况
招生就业处统筹,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及自我成长》、《沟通与领导力》共五门选修课,当前每学期开设15个课堂左右,每年覆盖800人左右。面向研究生开设《研究生职业发展与能力拓展》选修课程,每学期开设7个课堂,目前开设第一期共覆盖210人。六门课程均为体验式教学,小班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并不断进行课程建设和更新迭代。
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类课程中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授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建设
1.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在尊重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尊重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
2.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加强学生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契约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沟通能力、适应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领导力、承压能力等,引导学生养成脚踏实地、勇于拼搏、知行合一的作风。
3.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养。
三、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1.将2020年抗疫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如引用武汉顺丰快递员汪勇连升三级的职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剖析汪勇职业能力同时挖掘其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2.邀请我校主行业就业的校友进行求职经验和职场信息分享,播放基层就业校友典型宣传视频,向学生介绍国际组织、一带一路等国家重点引导的就业方向,同时讲解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到国家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
3.借助热门电影、电视剧案例授课,带领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角色分析而加强价值观引导,如带领学生分析《最美逆行者》、《我不是药神》等电影和电视剧中主人公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讲解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协议、三方签约、违约改派等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契约精神和职业道德。讲解就业心理调试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4.在创业教育中加强诚信教育,通过案例讲解及实战演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承压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拼搏,同时引导学生将创业项目与专业结合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解决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服务社会,强化服务意识。
5.课程采取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授课方式多由学生体验活动后自行总结,并多为小组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入企业参观、职场人士访谈、企业HR进校授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职场环境,养成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作风。疫情期间的在线课堂也尽量采取头脑风暴、线上辩论、及时互动等方式开展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
6.在课程中加入对就业形势、行业发展、时事政治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关注,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7.课程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如“生涯”文字的甲骨文演变和文言文的释义等,讲解职业兴趣类型时引入名家书画欣赏等,在解读大学生活规划管理时,引导学生不止看到生涯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也同时看到宽度和温度,在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养,从而全面发展。
课程负责人:刘东平
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