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理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分别在公共基础课、各类专业课和通识核心课等课程上积极开展,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立德树人与知识传授的相互融通,以养成学生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的品德为目标,潜移默化地在每一节课堂上进行实施。
一、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情况
理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共基础课以及为本学院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主流意识形态扎根学生心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青年学生梳理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理学院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着重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响应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课程教学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建设,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融入日常教学建设中,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态度方面,任课教师主要是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增加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专心听讲。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居家学习的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理学院教师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生产生影响,因此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中都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引导。
在培养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方面,理学院在所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爱课程网站MOOC视频的学习以及完成线上的作业和测验等。疫情防控期间,各课堂、班级通过建微信群、QQ群等,以微信、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进行远程指导和督促监控,所有课程对平时的作业和各种教学任务严格管理,不降低要求,做到停课不停学。
学生返校后,学院教学严格按照正常的计划和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每学期安排2至3次月考,每次月考实行试卷扫描网上阅卷,每道试题实行双评或三评;专业课程要求进行期中考试等平时考核。平时的课外作业和自主学习,从布置、实施、验收的各个阶段都严格认真要求。通过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加以引导,通过正面榜样和反面教材加以启发。
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方面,主要以榜样激励为主。数学和物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有着非常励志的人生经历。课堂中通过一些数学发展史、物理学发展史和化学发展史以及科学家的曾经辉煌成就,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讲述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在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各类课程积极申报课程思政建设的教改项目和示范课
在2020年中,理学院各类课程积极申报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的教改项目以及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几何与代数》、《无机及分析化学》(I和II两门课程)、《数学分析》(I、II和III三门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I和II两门课程)、以健康生活习惯培养为目标的三门生物类全校通识核心课程(《生活中的生物学》、《厨房中的生物学》和《癌症知多少》三门课程)和生命科学类全校性通识核心课程(《生命科学纵横》和《人类的生育与健康》两门课程)申报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类校级教改项目,最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立项2020年校级教改项目。
《大学物理》、《癌症知多少》、《无机及分析化学》和《神奇的基因》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最终,《大学物理》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获评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
三、典型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一:在全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深刻挖掘在教学内容中所蕴含思政元素;牢牢把握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具有时代担当的科技人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爱国情怀;以科学素养为着力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授课时,自然和谐地加入思政元素,在不经意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例如第17章第4节的教学中,使用案例: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中国天眼”FAST工程和南仁东。在讲述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时,引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和南仁东先生的故事,集光学基础知识、光学研究前沿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于一体的教学,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最好案列。
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为此工程奉献了24载,南先生放弃国外高薪毅然决然回国工作,为我国的天文学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和卓越的成绩。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2019年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南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诠释得淋漓尽致。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一座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该设备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2020年1月11日,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案例二: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各个课堂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冷静分析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介绍中国人在世界化学历史上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冶炼等工艺的国家之一,化学发展史首先追溯我国古代时期,自战国起,冶炼、陶瓷、炼丹术等开始发展,人们在工艺手法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识别原料和鉴别产品的经验,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自号抱朴子,他曾指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是指硫化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汞和二氧化硫这个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这对当时还处于萌芽时期的化学领域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案例三:结合疫情,在通识核心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徐青老师在《神奇的基因》教学中有计划进行“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思政教育。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潜心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亩产超过1000公斤,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感恩。这些伟大业绩,激励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另外,结合疫情,宣传“中国精神”,大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医务人员无条件冲向疫情第一线,科研学者努力研究防疫疫苗;小到社区为居民免费发放口罩,小区封闭期间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有些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工作,却真正为每位社区居民提供了基础保障,这都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每个人只需根据个人能力,有一分光发一份热,为抗击疫情做出自身的贡献,就是一种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现,都会为人们送去温暖和关心。通过多维度的家国教育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及意识灌输,真正将疫情中体现的“中国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案例四:结合疫情,在通识核心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江红老师在《癌症知多少》的教学中,以“癌症”为关键词,深入浅出地从本质、病因起源、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侵袭转移、个体化治疗、致癌因素、预防和常见类型等方面对癌症进行全方位介绍,重点强调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即调整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运动等)和远离致癌因素。江老师课程教学中,把专业知识讲授与学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时事进行讨论,吸引学生注意力。
《癌症知多少》的教学中的一个案例:面对新冠疫情的思考。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都是线上,加之江老师本人寒假去美国探亲被困,先后通过以下几个实例和学生在“新闻或科技话题”环节进行探讨。首先是“戴口罩问题”,休斯顿的一家医学研究机构,在疫情开始时严禁在实验楼内因非实验原因佩戴口罩,明确指出戴口罩不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而在两个月之后实验室关闭时,则强调必须佩戴口罩以预防新冠感染。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正确佩戴口罩,这本是一个科学问题,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扭曲,会严重误导普通百姓,更会严重妨碍新冠传播途径的阻断。
其次是“武汉重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新冠疫情被封闭的城市,因为措施严格有效、医护人员积极奉献和武汉人民的无私奉献,因为每个武汉人都把自己当作战士才会有重启的一天。
然后是“协同抗疫”,当时在美国住处有老鼠,邻居们行动起来一起应对,我们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新冠疫情也同样,只要一个国家有疫情,所有的国家都得处于防控状态,只有联合抗疫也有出路。同时还有“美丽的风景线”,疫情期间,香港街头的各种混乱暴行和美国“黑人命也是命”的抗议游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风景线的美,是政治家嘴里最为云彩般漂浮的托辞;风景线的残,是大批守法公民用财产甚至生命在承受;混乱暴乱和暴行犯罪密不可分,没有哪个社会能长期容忍,与体制主义颜色无关,除非政治家们另有所图。最后是“拥有认同感”,每个人都有归属,不管是家庭民族还是国家,不管你是否承认,烙印就在那里,丢掉了认同感就如同无根的浮萍。
通过讨论明确,针对疫情要相信科学,共克时艰,协同抗疫,共同进步;针对国际局势要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国弱就要挨打。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理学院在各类不同的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希望教师和学生逐渐习惯于这种形式,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
理学院教学科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