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和开展情况
机电学院2020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的同时,建立了一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落实《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营造浓厚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
专业导论课、所有专业主干课围绕知识点、切入点、思政点三个方面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建设,发挥课堂育人作用,2020年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1个。组织1门课程获评第一届北京交通大学教书育人“最美课堂”。
1.课程思政教改立项
依托校级教改立项,立项建设3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表1 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立项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执行负责人 |
1 |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常秋英 |
2 |
《微控制器结构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 |
陈光荣 |
3 |
能动专业“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课思政建设与实践 |
宋泾舸 |
2. 思政示范课、团队
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学团队,发挥其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性,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表2 思政示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课程负责人 |
教学团队成员 |
1 |
轨道车辆设计 |
20L384Q |
金新灿 |
任尊松、杨超、徐宁 |
2 |
机械原理 |
20L162Q |
张英 |
房海蓉、方跃法、郭盛、姚燕安、曲海波 |
3 |
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 |
20L653Q |
宋泾舸 |
宋泾舸、王超俊、何伯述 |
4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
20L745Q |
李琦 |
鄂明成、蒋增强、马靖、王强 |
表3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教学团队成员 |
1 |
机械原理 |
张英 |
房海蓉、方跃法、郭盛、姚燕安、曲海波 |
二、建设特色
1.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知识点,覆盖面广
专业导论课、专业课围绕知识点、切入点、思政点三个方面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建设。机电学院各专业全面落实OBE理念,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主线。2020年全院170余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2.建立了一批“网络教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疫情期间,教师在网上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有效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同时选取了案例主题鲜明,描述清晰,内容充实,教学设计精巧,与专业教育融合自然的14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在学院网站上发布宣传,其中4门课程入选轨道交通特色课程 “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在教务处公众号推广宣传,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和示范性。
三、典型案例及实施效果
1.《可靠性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机电学院李强教授通过腾讯课堂讲授《可靠性工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体案例如下:
教学设计切入点: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递出了“国家名片”。我国自主设计的350km/h复兴号动车组已经大面积运营,可靠性也不断提高。本案例在介绍中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提高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同时开展思政教学。
思政点:通过最高运营速度等级转向架可靠性设计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爱祖国、爱铁路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可靠性工程的积极性。
2.《轨道车辆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配合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轨道车辆设计》课程开展了在线网络直播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结合不同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课堂讨论区设置了不同主题。在讲授专业知识与学生互动讨论的同时,有机融入信念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有效提高课程思政实效。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案例
采用网上发言、讨论结合问卷调查、留言的方式,与专业知识自然融合。例如在第一单元“我国高速列车发展历程感想” 讨论区,同学们积极参与,很多同学都谈到了通过在本课程网上教学展示的我国高速列车近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对车辆专业的热情,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对未来我国高铁列车发展主动担当的责任感,争做祖国需要的优秀铁路人。
以下是上课期间发言讨论和问卷留言回复区的部分截屏:
同学们在网上部分发言和留言展示:
3. 《列车空气动力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列车空气动力学概论》在介绍空气动力学发展概况和列车流线型头型设计时,介绍本领域国际前沿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现状,特别是我国高速列车设计者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献身祖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远大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智慧和力量。
案例1:
如图1的课件所示,在讲述空气动力学学科发展历史的过程中,通过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工程领域的突出进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
图1
课程中,我们就谁是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人进行了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同学对钱学森先生表达了敬意。
有的同学也对德国著名科学家普朗特先生表达了自己的观念。
4. 《轨道车辆制造》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轨道车辆制造》是车辆工程专业主干必修课,48学时。第一章为绪论课,讲授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状况,车辆制造水平状况。
本课在讲授时,注重激发学生爱国、爱路等热情,建立家国情怀,同时也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宣传一带一路的优势。
首先,铁路发展到至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鼓吹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实际从考古学来说,中国人有不可磨灭的思想启发。秦朝时期我国就有采用木质轨道运送粮草的方法,这对于专用轨道车辆的定义是一个先驱。
其次,我们在现代车辆方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就惊人。从清政府如何引入机车开始讲解,然后讲解到复兴号的设计制造,如此大的反差,对于学生激发爱国热情有较好效果。
另外,从行业发展,就业前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计划出发,引导学生投身铁路,建设铁路的热情。在如此大的背景条件下,对铁路人才的需求,铁路基础设置的需求,铁路制造能力的需求,都将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国际平台。
在疫情发生期间,同学们在家里进行网络课程学习;通过前几次专业课的讲解与分析,同学们了解了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稳定性的重要性,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也充满期待。同时,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疫情得到基本稳定,同学们也感受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越来越强有力的声音,也期待早日返回学校课堂。
5.《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回溯机械发展史,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发责任感;聚焦典型人物,激发实干精神
本案例在课程讲到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相关内容时引入,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在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介绍近代中国的落后及现代中国的崛起,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强国作用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并通过分享机械发展史上的典型人物的成功案例,再次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并非偶然,只有对学习和研究充满热情,并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同时,积极有效地合作,才能有所成就。
在古代机械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有过很辉煌的记录,如指南车、计里鼓车、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及苏颂的水运仪像台等,其中,指南车被誉为 “控制论机械的祖先之一”;计里鼓车使用了齿轮机构、凸轮机构;水运仪像台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链传动。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机械的构思巧妙及其为现代机械的发展所奠定的基础,增加民族自豪感。
但在近代的工业文明中,不见了我们的踪影,在隆隆的机器轰鸣中,崛起了英国和德国,其中,非常重要的机械发明有珍妮纺纱机、瓦特的蒸汽机和斯蒂文森的蒸汽机车,推动了轻工业和交通运输的革命。
在二战后的科技大发展中,美国独占鳌头。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起飞,自2010年起,我国制造业始终位于全球第一。高速列车,919飞机,大型盾构机的研发标志着机械设计制造水平。
通过机械工程发展和兴衰历史,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指出现代中国崛起的历史机遇,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树立将个人人生理想与祖国未来相结合进行人生规划的思想,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志存高远,将来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在历史的回溯过程中,结合典型人物瓦特,分享其发明蒸汽机的故事。重点突出瓦特的成才和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瓦特一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但在不断孜孜不倦地自学,他选择蒸汽机为研究对象,抓住了时代紧迫的需求;他接触社会,从多方面获得新知,他使用的行星齿轮机构正是“月光协会”得到的启发;当瓦特试图将其发明商业化的时候,遇到极大的财务困难,他积极寻求帮助与合作;他意志坚定,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屡屡受挫,仍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终于完成了蒸汽机的数次革新,对近代科技和生产做出巨大贡献。
通过瓦特成才成功的例子,使学生明确仅有远大的理想的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不怕困难,团结协作,才能有所作为。提醒学生在目前的疫情下,一方面要做好防护,锻炼身体,同时,更要稳住阵脚,积极思考,做好学习规划,稳扎稳打;并结合机械原理课程学习,构思、设计用于疫情防控的机器人或自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