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艺学院2019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建艺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党委与行政紧密配合,在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推进,学院通过“课程思政”专业课多维融合体系,提出思政内容从高层到现实,从思政到设计降维化的理念,从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4个角度5维切入, 把爱党、爱国、爱校、爱院、爱专业的教育融入到学院工作室、专业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各个方面,把奉献、优秀、奋斗和正能量融入课堂,引领学生。2019年学院聘请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颜吾佴,校教务处副处长房海蓉,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蔚教授、孔德立教授为我院“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专家,为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把握、政策执行和教学指导。
2019年学院《设计素描》《建筑材料与构造III》《静态摄影》《中外城市规划建设史》四门课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张澎老师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课程思政”,课程精心选择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环境和课程任务,通过学生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四个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认识、理解和认同交大的文化,树立交大精神的归属感到践行和弘扬交大精神,通过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体会学校人文历史精神,树立爱国荣校、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李珺杰老师则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绿色建筑为导向在《建筑材料与构造III》的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弘扬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与技艺,向学生传达可持续的建筑学思路和建立未来建筑师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劳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吃苦精神。
魏昀赟老师以“欲立艺者,先立人”为指导思想,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围绕解决三个问题:1、摄影创作的主题——飞扬的青春、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高铁走出去等,结合时代热点和传统美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使命感,传递人间真善美;2、摄影作品的主体——人民群众。拍摄人民的故事,给人民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平凡中创造美的文化自觉性,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点滴,让作品成为弘扬社会正气的窗口;3、摄影师的情怀和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中国精神是我们永恒不变的创作题材。用专业知识建构中国故事。
刘捷老师《中外城市规划建设史》结合大历史进程,将“建筑见证文明”的观念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从不同层面感受中国文明的丰富和生命力,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自启动以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2019年12月组织专题研讨会,对四门参与试点的课程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梳理,也让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为下阶段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