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在本年度工作中,电气工程学院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特色
(1)加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提升教师开展“思政课堂”的积极性。在学院大会及每学期初的开课课程准备会上,鼓励专业课教师,系统挖掘各专业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既不突兀又能润物细无声的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在每学期末的课程总结会上,老师们针对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2)引导教师针对课程特点,分类安排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进一步确定其课程思政的主要功能定位和实施角度。专业基础课程则主要侧重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主要培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形成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
对于参加课程思政建设教改项目的优质课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以课程为平台,注重促进多课堂、多课程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
(3)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密切结合。两门参加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优质课程负责人和敬涵为电气学院党委书记,刘彪为电气学院电控系教师党支部书记,书记带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及成果进行推广。其中刘彪的课程思政试点成果成为电控系党支部获评北京交通大学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的重要建设成果之一。
二、实施情况
电气学院参加课程思政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和《电气工程导论》两门课程,在实施本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带动多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专业课堂开展思政教育,不能生硬讲理论、要润物无声在教师中达成了共识。不同于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素养,把握思政元素的“度”,一定要把正确、无歧义、无引申负能量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对于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能够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成为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课程思政过程中主要包括了思政育人层次总结归纳、思政元素融入时间点整合、思政元素点及焦点时政总结、课堂思政注意事项、育人效果回访五个方面。
(1)结合全国思政教师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将课程的思政育人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1)培养学生对于工程专业的创新意识以及工科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伦理,这个是最基本的;2)强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的融入;3)“四个自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培养。这三个层次教学案例案例中均有所体现。
(2)对于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切入时间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电气学院思政教学提出了3类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思政切入时间点。第1类切入时间点、也是最主要的方式还是结合合适的专业知识点,让专业知识自然流淌、自然延伸到主流价值。要避免生硬讲理论,就要对适用知识点的思政元素结合需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自然、顺畅地接收思政教育。第2类时间点可以利用一些合理适宜的时间点,比如利用上课最开始的2~5分钟时间,结合一些近期一些热点新闻,分析其背后的现象和本质,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认知。第3类切入时间点就是课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听课效果不太好的时候,此时借助于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调节课堂氛围的时间点,可以插入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语句或者案例。上述第2类和第3类切入时间点加入思政元素,不会让学生产生“生硬接受思政教育”的感觉。
(3)进行了课程中3类时间点的思政融入案例及焦点时政总结,该部分将在本文后面第四部分“实施案例”小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4)总结了课堂思政所涉及到的注意事项。1)确保所讲授的相关内容的正确性。除了需要专业课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感度之外,很多思政资料、案例要多方考证。2)握好思政元素的尺度,尽量避免学生产生歧义或者引申到其他负面想法。如讲到典型的三个涉及到地域性的中文域名:“.中国”、“.香港”和“.台湾”,此时要强调台湾和香港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则容易让学生潜意识中产生并列关系。3)多关注新闻热点和舆情焦点。当代大学生同样十分关注新闻时事,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关注和考虑的问题,和学生聊他们更感兴趣的事,从而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使自己所传播的育人理念更进一步地得到认同。4)思政元素的教学语言要尽量生动,例如尽量多地利用互联网语言。一段贴切、生动甚至幽默的思政讲解,不仅让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于专业课堂本身知识点的理解有帮助,进一步使得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互相促进、紧密融合。
三、开展情况及覆盖面
电气学院参加课程思政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和《电气工程导论》两门课程,在实施本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带动多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如自动控制理论、传感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等。学院多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载体,选择恰当的思政切入点,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堂。将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原理用生动的充满积极正能量的例子形容描述,使学生在主动汲取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与积极性,在学会课堂内容的同时,心灵也得到陶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通过将思政教育直接融入专业课程覆盖了电气工程学院全部2019级及2016级全部本科生,2017、2018级超过1/5的本科生,同时思政方案及建设经验在学院每学期的开课准备会和总结会上覆盖全院开课教师,同时在思政教育党建工作中推广多轮次地覆盖到全部电气学院2016、2017、2018级本科生及研究生。
四、案例分析
按照“实施情况”中总结的3类思政元素切入时间点,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例,分别给出实践案例。
(1)与专业知识点的精准结合。这部分思政设计是整个课堂思政的主体所在,所推广的不同课程都精心梳理知识点,扩展思路,保证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高度贴合性。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试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介绍其专业知识点、思政元素,总结达到的效果以及对照所属的前述第二小节中的3个育人层次,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
序号 |
专业知识点 |
思政元素切入 |
效果 |
育人 层次 |
1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对于网络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位科学家的事迹 |
让大家进一步提高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力争为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动力 |
1 |
2 |
网络的负面影响:泄密 |
保密教育,国外间谍的手段 |
认识到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加强保密意识 |
2 |
3 |
计算机网络的鼻祖:ARPANET是冷战时期的产物 |
冷战相关知识,顺带介绍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以及我国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 |
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中国的强国之路不会通过武力扩张来实现 |
3 |
4 |
利用率和时延的相互影响 |
利弊关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过犹不及,抓重点 |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进一步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 |
2 |
5 |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提出 |
从无到有的不易,从勉强可用到人性化应用是反复的探索过程 |
创新过程中,有缺陷并不可怕,通过迭代式的反复探索来逐步解决,走出创新第一步非常重要 |
1 |
6 |
单工通信的例子:呼机 |
通过呼机的昙花一现并扩展至教师的科研经历来介绍科技发展的快速性 |
工程设计中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
1 |
7 |
以太网中“以太”概念的来源 |
列举科学进步和愚昧守旧的斗争:地心说、假神医 |
崇尚科学,科学才是真理最有效的武器 |
2 |
8 |
虚电路与数据报对比 |
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介绍爱迪生和特斯拉 |
技术实用性的分析与思考,获取来自伟大科学家的激励 |
1 |
9 |
IPv4地址耗尽的对策 |
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提及近期上映影片“流浪地球” |
科技发展的前瞻性对于社会发展、人类命运的决定性,重大命运问题下的全人类合作 |
3 |
10 |
地址转换协议ARP |
协议本身很简单,但却解决了问题,网络体系中类似的简单、有效的协议很多 |
面对一个貌似神秘的事物,不要害怕,庖丁解牛,最终可以将其掌握 |
1 |
11 |
蜂窝移动网络中的 |
华为公司的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曲折历程 |
增强民族自信心,进一步树立技术强国的理念 |
2、3 |
(2)上课最初几分钟的时政焦点分析。结合当时课程试点时间为2019年上半年,以近期发生的网络热点事情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题材,在培养学生三观的同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互联网意识形态纠正,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案例1:高铁霸座行为。从频繁出现的高铁霸座具体实例引出,引用人民日报的评论:“捍卫规则,执法者任重道远。”采用法律途径解决类似问题的可操作性差,因此要杜绝类似行为,不应该仅寄希望于执法部门,还需要让民众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正能量行为,可以引申到讲解法律和道德各自的约束范围对比。
案例2:路怒症现象。从同样频繁发生的路怒症以及发生的车毁人亡的具体实例引出,分析原因主要包括对于违法后果的估计不足,以及难以压制住的戾气外露。教育同学们提高自身修养,要有敬畏之心和包容之心。引用
案例3:热议的当代偶像男明星的柔美形象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第一就是不要刻意提倡,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除了其自身才华之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因此,当前我们物质生活日益充裕,但文化自信还要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要辩证、包容地看待这些问题,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案例4:森林火险救援与牺牲。从最近发生的为救援森林大火带来的牺牲引出,提及在我们和平幸福生活的背后,是很多英雄牺牲自己换来的,进而上升到介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同学们树立起更为正确的价值观。从另外一个角度,本次事件中出现了辱骂牺牲官员的不当网络语言,教育大家要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自觉维护网络公序良俗。
(3)调节课堂氛围时的正能量传递。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应听之任之,要想办法维护更好的课堂秩序,这也是思政元素切入的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向学生输送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语言或者事例。例如,从听课懈怠现象出发,引出当代大学生的常见问题: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前疯狂刷题,意识中认为“躺着也能拿到毕业证”。课堂上尽量纠正这种思想,即使能够通过小聪明使课程通过,甚至拿到毕业证,但是没有认真学习基础是不扎实的。作为反例金庸小说中自带“主角光环”的人物的经历,很多好事都撞在他身上最后成为一代大侠,说明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存在的,一定要放弃这种白日梦,成功还得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其他课程的典型案例也非常多,比如在 《传感与检测技术》中,结合70周年国庆阅兵介绍最新传感技术的案例,在《嵌入式系统》中融入“中国制造”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强劲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电气工程导论》课堂介绍新能源发电,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五、推广效果
学期末针对部分融入课程思政课堂的学生抽样调查,思政效果初步统计如下:几乎全部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接收到了除专业知识之外的收获,接受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方式,大约超过4/5的同学认为得到很大触动并且表示欢迎更多课程采用该方式进行教学。后期计划设计更加详细的调查问卷,对育人效果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握,从而反馈指导教学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