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

 

2019年度中,理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共基础课以及为本学院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主流意识形态扎根学生心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青年学生梳理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理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分别在公共基础课、各类专业课和通识核心课等课程上开展,以养成学生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为目标,潜移默化地在每一节课堂上进行实施。

理学院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着重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响应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建设,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融入日常教学建设中,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态度方面,任课教师主要是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增加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不睡觉,不玩手机。除此之外,自己也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生产生影响,因此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中都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引导。

在培养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方面,理学院在所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爱课程网站MOOC视频的学习和完成线上的作业和测验。所有课程对平时的作业和各种教学任务严格管理,公共基础课程每学期安排23次月考,每次月考实行试卷扫描网上阅卷,每道试题实行双评或三评;专业课程要求进行期中考试等平时考核。平时的课外作业和自主学习,从布置、实施、验收的各个阶段都严格认真要求。通过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加以引导,通过正面榜样和反面教材加以启发。

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方面,主要以榜样激励为主。数学和物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有着非常励志的人生经历。课堂中通过一些数学史、科学家的曾经辉煌成就,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讲述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在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例如梁熠宇老师在《概率论》课上讲解怎样用贝叶斯公式理解狼来了的故事, 进一步从数学上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对于现在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增强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江红老师在《生活中的生物学》中,通过讲解衰老、死亡、睡眠、肥胖、运动、皮肤护理、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生殖、应对焦虑等问题,使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人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的观点,提高学生应用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生命过程、珍爱生命、追求幸福人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成为新一代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公民。

冯国臣老师用“嘉园公寓电梯调度问题的调研与分析”作为《几何与代数(B)》课程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建立模型,使学生更能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主观上对创新创业的追求。

桂文豪老师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全英文课程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最初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英语的使用由浅入深。在学期初,教学中课件使用应尽量与教材的语言一致,对关键词使用双语解释,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述,逐渐接受并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经过几周再逐渐加大比例,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幻片灯、课堂教学和提问、平时作业均采用英文,仅在极为重要的概念上稍作中文解释,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作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视野,为培养新时代综合素质人才打下基础。在教学中采用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增强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采用“生活中的随机变量:从掷硬币到正态分布”的典型例题,从简单的投掷硬币说起,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入随机变量的定义,进而介绍其统计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随机变量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多样性、灵活性。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理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希望教师和学生逐渐习惯于这种形式,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

 

 

理学院教学科

20191218